首页

校友之家

首页

校友之家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 正文

回忆高师班的学习生活—记41年前我校创办高师班的若干片段——侯维民

现在,我校已发展到17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一万五千多人、研究生四百多人,在许多次比赛中居省高校领先水平。面对雄伟美丽的校园建设、不断刷新的教学科研业績,广大师生员工豪情满怀。然而,许多青年师生并不了解一代又一代师院人艰苦创业的历史。下面我以一名老学生的身份,谈一下41年前,在全国刚刚恢复高考时,我校创办高师班的艰难经历。

一.恢复高考与入读师专

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使党和国家在危难中重新奋起,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十年的全国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0月21号,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一消息立刻在全国青年中掀起了学文化、考大学的热潮。

当时我在天水电缆厂当工人。虽然已三十岁,有两个孩子,但读大学的梦想一直在脑海里徘徊。我是天水一中高六六级毕业生,这一级学生都是从原天水地区各县“初升高”中选出的尖子。学校汪都书记对这级学生报有很大希望,提出“拼一死命敲开清华北大的门”的口号。然而文化大革命使同学们读大学的愿望破灭了,多数同学下了农村,少数进了工厂。

虽然77年高考报名年龄可以放宽到三十岁,但是对我要不要去报名的问题,却引起了全家激烈地争论。我上大学,全家在经济和体力上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我不上大学,不知今后还有没有读大学的机会。最后大家的意见倾向于:先参加高考,走一步,看一步。

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季进行的。于11月28日开始,到12月25日结束。招生考试由各省单独命题,分文理两大类。文科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各科满分100分。我参加了理科考试,希望能上工科大学,毕业回厂服务于工业建设。

78年元月,天水市教育局按高考成绩总分发了榜,我总分312,居理科第六名。这就坚定了全家让我上大学的决心。然而一直到三月,我都没有收到所报志愿大学的通知。经打听,才知道工科大学不要年龄大的学生。后来又听说中央有指示:高考总分在300分以上的一律录取,学校住不下,可以走读。当时天水的高校只有天水师专高师班,我就报了这个志愿,很快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我到师专报到后,班主任周永兴老师带我们几个走读生去教室。教室门口挂着“四年制本科高师数学班”的牌子。已经入学的住校生热情地欢迎我们,他们中间有一些年龄在三十岁上下,也有一些年龄只有十五、六岁。教室黑板上面有八个红色大字“为中华掘起而读书”,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发出的号召。回想四人帮把知识份子叫“臭老九”,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心里下定了一定要学好功课的决心。

二.困境中奋进的高师班

入学后,从老师和同学那里,我渐渐了解到我校创办高师班的背景和若干片段。

十年内乱导致我国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奇缺,省上准备首先为高中培养一批语文、数学老师。培养高中教师本来是师大的任务,但当时师大已有几千名工农兵大学生在校,且78届工农兵大学生还未毕业离校,如果78年3月再进入太多的高考生,住宿和教师都严重不足。为此省上决定78年春季除安排师大各招一个中文、数学本科班外,天水、张掖、庆阳三所师专也各招一个本科中文高师班和本科数学高师班。

对于省上这个任务,我校最初感到任务艱巨。因为当时四百多中专生和进修生已将学校住满,若春季再进一百名高师生,住宿很难安排;此外学校第一次教大学生,师资力量问题更大。很快我校又有两个新的认识:1.恢复高考是国家拨乱返正的重大举措,必须坚决支持。2.创办高师班很可能成为我校进入高等院校的契机。认识到这两点,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决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坚决办好高师班。

数学科(经发展,198 4年以后称数学系;再经发展,现在称数统学院。)领导杨汝诚、刘富孔连夜跑到西北师大,向老同学借到文革前出版的《四年制本科数学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了解各专业课程的推荐教材。回来立即落实了我校高师班各门数学课的任课老师与选用教材。

当时,本科高等教育已停十年,文革前出版的高校教材很难找到。高师数学班的任课老师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找教材,找到后马上开始备课。一年级的任课老师常常备到深夜,连春节都没休息。

高师数学班第一学年开的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英语和中国近代史。数学分析课由刘富孔老师代。选用的教材是吉林大学江泽坚编写的《数学分析》,据说这本书是国内数学分析教材中最深的一本。经学校多方采购,这本书在开学不久就发到学生手中。高等代数由冯蕰珍老师代。由于教材当时没有采购到,发到学生手上的是手工刻写的油印本。油印本又大又厚又不清楚,比现在电脑打印的质量差多了。后来知道这个油印本是按北京师大张禾瑞编写的《高等代数》刻写的。解析几何课由周太武老师代,发到学生手上的教材同高等代数一样,也是油印本。中国近代史由胡振东老师代。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大中学多数开俄语,导致当时给高师班上英语课的老师很难找,我记得一年英语课换了三个老师。

第二学年,由陈荣庭老师接着讲数学分析。杨文彬老师给我们讲近世代数 ,这是本科数学三年级才开的课程。我们的任课老师教学都非常认真,讲课一丝不苟,批改作业及时,晚自习还轮流到教室辅导。听说杨汝诚老师还在为我们准备三年级要开的计算方法课,李毓荣老师在为我们准备三年级要开的概率统计课。

数学科不但重视高师班的教学,也很重视高师班的班级管理,派富有管理经验的党员教师周永兴担任班主任。在他的领导下,高师数学班的班委会、团支部、党小组都能按学校步署积极开展工作,还发展了学生党員。

我们班同学学习都非常努力,听课、看书、做作业,天天忙到教学楼息灯,星期天、节假日也从不休息。由于用脑过度,不少同学累得失眠。这些同学就一面吃药,一面加强体育锻炼,一面坚持学习。大学数学课程的一个特点是上课听懂了,但作业很难做,当时又买不到习题解答,同学们就互帮互学。自习课上,一个人想出一道题的答案,就上黑板讲给大家听。就这样,同学们除了做完教材配套的习题,有的同学还托亲戚从北京寄来了季米多维奇编的《数学分析习题集》,这本习题集有4000多道题,是全世界最全最难的数学分析习题集。高师班年龄大的同学在中学学的是俄语,现在改学英语 ,由于年龄大,记忆力差,困难很大。但大家坚持多看、多听、多念,仍然闯过了英语难关。

三、艰苦生活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下面谈一下高师班的生活。同西北师大一样,当时天水师专的校舍也十分紧缺。78年第一学期,我班十几个男同学住在一间旧办公室内,上下铺,床埃床,十分拥挤。第二学期,两栋三层的学生宿舍楼盖好了,同学们住进楼里,八个人一间,仍然比较拥挤。当时学校没有暖气,冬天办公室、教室都生炉子,但新学生宿舍楼的取暖却难坏了总务处。每间宿舍生一个小炉子,宿舍更加拥挤,一怕发生火灾,更怕煤气中毒。最后决定,每层走廊生两个大炉子,楼门口挂一个棉门帘。考虑到不少学生被褥单薄,总物处还专门到成县买了一批草垫子,每张床铺一个。当时,大学生是免学费的,而且给不代工资的学生每人每月发23元生活费。23元按当时的物价水平,一个学生连吃饭带零花,基本够了。但高师班还有不少拖家带口的老学生,他们吃饭光在灶上打馒头和面条,很少打菜,每月都要节省几块钱补贴家用。每逢农忙,他们还要回去几天抢农活,回来后再开夜车,把耽误的课补上。走读生也很辛苦,有的每天骑自行车跑几十里上学,冬天把脚都冻僵了。尽管同学们遇到的困难还很多,但是大家从广播中听到改革开放即将全面展开的喜讯,憧憬着国家,教育和个人即将到来的春天,战胜困难的意志越来越坚定,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大。

四. 为天水师专正名

1978年3月中文高师班和数学高师班进校后,9月学校又通过统一高考招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大专班。正当学校沿着高教道路稳步推进的时候,79年元月十号,《甘肃日报》刊载了“国务院审批恢复和增设一百六十九所高等院校的通知”,其中甘肃省有三所,兰州师专、张掖师专和庆阳师专,唯独没有天水师专。我校师生看到后纷纷质疑:四所师专中天水师专的教学力量最强,为什么单单天水师专没批?学校领导无法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心学习,教师无法上课。后来听说,原来国务院从合理布局的角度,认为甘肃设三所师专为宜,在征求甘肃省意见时,工作人员没有仔细将甘肃已设四所师专的情况向国务院讲清楚,而是简单地报了兰州师专、张掖师专、庆阳师专。我们要向省上反映情况,这是当时各个大学班学生的共同心愿。元月十三日,各个大学班的部分学生来到兰州。十四号下午三点,当时的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冯纪新、省教育厅局长刘海声及其他有关领导在兰州饭店中一楼会议室接见了崔桓、苗培育、张津梁、张东、余召等学生代表。在听取学生意见后,冯书记表示,同学们放心,省上会尽快把你们的意见反映到国务院。大家回去安心学习,相信领导会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的。果然,同学们回校不久,就听说省上把学生的意见汇报到国务院,当时值班的副总理谷牧说:那就批了,等文件。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我校为师范专科学校的文件正式下发,从此我校正式进入高等院校的行列。这件事结束后,许多师生感慨地说,我们的政府不愧是人民的政府,他能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

五. 再见,天水师专!

考虑到三所师专高师班三、四年级课程教师短缺的实际情况,加上1978年以来,西北师范大学又新盖了学生宿舍楼,1980年元月,省上决定将三所师专的六个高师班并入西北师大。同时决定对一、二年级成绩合格,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不能继续上学的学生,发给大专毕业证并安排工作。高师班的所有同学都热烈拥护省上的这项决定。1980年3月初学校派两辆轿子车送高师班的学生去兰州。当时从天水到兰州,既没有天㠁高等级公路,更没有天定高速公路,只有陈旧的华双公路。我们的轿子车早上8点从学校出发,沿华双公路一路爬坡,到兰州已下午七点多,足足走了十一个小时多。这点路,要是在现在,如座汽车班车三、四个小时就够了。如座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够了。这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交通事业的巨大促进。

我校创办高师班的两年,对学校的总体发展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1、1978年春季进校的两个高师班和秋季进校的各个大专班是国务院补批我校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依据。

2、创办高师班的实践,锤炼和壮大了我校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为我校在以后几年多次在全省统考中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例如,1986年中文系在全省师专“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统考中获第一名。数学系在全省师专“数学分析”、“解析几何”和“高等数学”统考中获第一名。

靳有祥审核了本文并补充了大量资料。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一条:以身作则树楷模 潜心育人谋发展——九二级优秀校友马健

关闭